返回船舶工程技术——简介
船舶工程技术——简介

 船舶智能制造专业群含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船舶检验、轮机工程四个专业,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船舶智能制造领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联合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机器人焊接培训推广基地和船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为船舶行业企业培养转型升级急需紧缺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建成“行业领先、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船舶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

一、资源建设有基础

上线标准化课程9门,分别是《船舶电力系统设计与管理》、《船舶电力拖动》、《船体生产设计》、《邮轮居装生产设计和施工》、《船舶轴系安装与调试》、《船舶智能焊接》、《智能船舶设计与管理》、《PLC与变频器技术》、《船舶建造》,其中《船舶电力系统设计与管理》、《船舶电力拖动》获批省级在线开放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共计上传资源超过3000条,其中视频、动画、虚拟仿真资源超过1600条。
二、平台支撑有保障

平台课程建设教师均为一线专任教师,均具有五年及以上教学经验,多人多次参加院级及以上级别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具备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建设、维护并使用好教学资源库平台。平台建设中有三位二级教授作为专业顾问进行平台建设指导,平台建设质量有保障。依托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船舶智能制造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学院也对平台建设进行经费保障支持,平台建设经费有保障。
三、应用推广有成效

已建成资源库用户超过6000人,支持3所院校60位老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多门课程开课超过2学期,支持8000人次线上自主学习,支持4家企业100名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开展渔业职务船员培训200人,普通渔业船员培训6000人,助力180名学生通过特殊焊接技术、邮轮内装X证书考试。开发的船舶类课程思政资源素材库支持专业群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组织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200场次,参与师生6000人次。
四、项目团队有条件

聘请船舶行业知名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刘胜,职教领域知名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王亚盛和船舶职教领域知名专家谢荣教授等组建专家团队,组建大先生领衔的课程团队,实施“专业、科研、职教三线发展”工程,组建“刘胜名师工作室(自然科学)”、“王亚盛名师工作室(职业教育)”、“谢荣名师工作室(船建精控)”,签订师徒协议,做好指导记录,并对传帮带工作进行考核。搭建了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形成教授+企业专家“双导师”机制,使中青年教师有清晰的科研发展规划,快速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团队成员获山东省青教赛一等奖1项,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被SCI检索2篇,被EI检索1篇,核心期刊1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项,受理14项。
五、行业升级有需求

紧跟船舶行业数字化建造转型升级趋势,开发船舶数字化生产设计、智能焊接等典型工作任务,建立“SPD工作室”,学生创业明德船舶设计公司,为企业开展数字化生产设计工作,年收入60万元;智能焊接、邮轮内装课程做好1+X特殊焊接、邮轮内装证书考核同时,服务区域船舶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为三星重工业、金陵造船(威海)等单位在船舶三维生产设计、焊接工艺改进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提供技术服务12项。
六、专业建设有优势

    船舶智能制造专业群获批2023年山东省第二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船舶智能制造专业群招生规模多年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录取分数省内同类专业第一,新生报到率在95%以上。学生培养质量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与岗位供需比始终保持在1:3以上,70%以上毕业生在上海外高桥、三星重工业(荣成)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就业,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26人。专业群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力、毕业半年后薪酬等核心指标保持全省前列。2021年《打造船舶智能制造专业群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探索与实践》获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